疫情之后,房价会涨吗?关于中国经济的10点真相

6号看房团    2022-04-03    204

01.疫情之后,房价究竟会不会涨?

当下,对于房价是否上涨的话题,讨论得沸沸扬扬。

很多人担心,疫情过后,房价会大幅上涨。这种担心,其实主要来源于2个因素:

疫情之后,房价会涨吗?关于中国经济的10点真相

1,报复性消费反弹

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隔离,发现一家人挤在一起,洗手间不够用了,阳台也不够用了,会觉得家里各方面都不舒服,发现各种问题。

平时都上班,感受不那么明显,现在集中爆发出来,很多人就有了想买个大房子的冲动和愿望。

2,来自市场方面的压力

前不久,美联储宣布无限QE。理论上讲,量化宽松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导致实体资产价格的提高。

3月份,国内对降准、降息的呼声很高。3月16日,央行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500亿元。4月15日,MLF“降息”再次到来了!央行公告表示,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期限为1年,利率为2.95%。

市场利率又下调了。换句话说,你手里的钱不值钱了,而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更充足了。这在理论上,会推高房价。

但是,这个仅仅是理论上和短期的信息。我认为,长期来看,中国房价依然会保持平稳和小幅下跌。

具体理由有三个:

1,国家“房住不炒”是明确且坚定的

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有过明确定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且人民日报当时也发了一个微博评论:炒房,此路不通。

尽管当下,第一季度GDP下跌6.8%,但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而且3月份、4月上半月,经济都有明显反弹迹象。这并不会影响国家的长远政策,不是说经济一不好,就要推房地产的。

从长远来看,国家未来的经济策略,就是让房地产平稳落地,推动物联网、5G、生命医学等新经济腾飞

所以说,房子想涨价,没有政策基础。

2,降息是定向的,很明显地撇开了房地产

无论是3月16日的降准,还是4月15日的降息,都是定向的,很明确地不搞“大水漫灌”。目的就是发放普惠金融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当然,实际中,上有政策,下面往往可能会有对策,可能会有一些人把水引到房地产上面。但是,现在银行的审核会越来越严,监管也只会越来越严格,可操作的空间并不大。

3,“报复性买房”是个伪命题

尽管很多人会抱怨屋子小、阳台不够,但是抱怨,不等于“报复”。

地产大佬冯仑说:房地产行业没有那么大的报复劲,报复是要花钱的。一旦要花钱,就会慎重。

买房不等于出去吃顿饭、旅旅游,可以说走就走,买房是一个非常重、并且非常理性的决定。

而且,当下中国很多城市实际上处于房子产能过剩阶段,加上未来人口增长动力不足,房地产长久来看,终将平稳落地。

结论:

短期内,房价会有波动,但是波动不会太大。由于疫情影响,人们消费动力不足,部分开发商为了加速回款,会降价卖房,一些地区的房价也会下跌。

长期来看,未来20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基础较大,房价会趋于微涨,但不会高于经济增长率。二线城市基本稳定,其他三四线城市,卖掉深圳小产权会逐渐下跌。

02.汽车消费下跌40%,需要担心吗?

前段时间,乘联会发布数据:一季度汽车零售量为301万辆,同比下滑41%。

某种程度上,汽车消费可以看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

国家也愿意刺激汽车消费,因为汽车的生产链条非常长,从发动机、车架、玻璃、轮胎等,一辆汽车需要各种配套厂生产,能够带动产业链上大量的工人就业,以及当地的税收增长。

反之亦然,汽车销售的下滑,会对经济和工人就业,造成强烈波动。

此次数据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人仍倾向于非工作时间,留在家中,消费也主要以线上消费为主。

不过,好在3月份下滑数据是40%,相比2月的下滑78.7%,已经呈现V字型反弹。疫情逐渐好转后,市场会逐渐恢复。

最大的好消息是,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3个利好消息:

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这种强力政策,一方面给买车用户带来实惠,另一方面也会拉动消费崛起。对于汽车消费的未来,不必太担心。

03.制造业会撤出中国吗?

短期内不会。长期看,最担心的是“技术脱钩”。

中国制造是一个操作系统,你可以复制单个工厂,但很难复制整个操作系统。当下,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出口的份额占比约为18%,基本上相当于除了中国和日本,亚洲其它国家的总和。所以,很难找到其它承接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