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是5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赴美磋商贸易谈判前,出席参加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所讲的一番话。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
令市场没想到的是,这番话骤然成为金融市场聚焦的热点。很多金融机构相信,这四句“大白话”背后,正折射出中央对金融监管的新思路。
尤其在当前《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货币政策正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引发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趋宽猜测后,这番解读很可能是对金融市场种种猜测给予明确的回应。
本期海银视角将全面分析刘鹤副总理此番讲话的深意,以及其背后折射的金融监管新思路。
结构性去杠杆与全面整顿清理金融秩序 未来中国金融监管新思路
这两天,不少金融业内资深专家学者对刘鹤副总理的四句“大白话”进行不同视角的解读,甚至将这四句“大白话”所折射的金融监管内涵,与当前金融市场乱象“对号入座”。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
这番话更像是说给那些靠金融手段“空手套白狼”的机构或个人听的。
从安邦集团原董事长吴小晖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金融从业者做生意居然可以“不用本钱”。比如吴小晖就通过挪用保费来给公司循环注资。因此,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都对金融企业的投资者资质和信息披露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都明确规定所用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
此外,
“借钱是要还的”
很多学者认为,这句话更像是讲给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听的。借钱如果可以不还,等于“鼓励”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借着“政府信用背书”拼命借钱。它背后折射的深层次问题,就是“预算软约束”一直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痼疾,有些钱借了就没想着还,也没有能力还,因此出现不少“僵尸企业”。这也成为中国宏观杠杆率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这句话所折射的监管思路,就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违规违法举债行为不可持续,必受严管。
“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
这句话更像是说给投资者的,由于资管新规等政策打破了刚性兑付规则,投资者应摒弃机构兜底、政府兜底的幻想,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盈亏自负。这意味着,打破刚性兑付不是表面功夫,资管新规的落地将真正触发整个金融理财领域的大变局。
“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句话其实很明显,针对那些违规违法金融操作的人。这也预示着金融强监管与惩治腐败将长期持续下去,这些“坏人”不要持侥幸心理。
那么,将这四句大白话综合起来,副总理这番表述到底折射出怎么样的金融监管新思路?
海银视角认为,这需要从近期刘鹤副总理的三次讲话内容做深入分析。
3月27日,刘鹤副总理在“一行两会”金融管理部门调研时指出,在“一委一行两会&rdqu东莞最大型小产权房o;的金融监管框架下,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并要抓紧按照市场化方向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落实开放举措。
这次讲话中,他还对“一行两会”的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要平稳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工作,加快银行保险监管职责调整,增强综合监管能力。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4月8日刘鹤副总理在中国银保监会挂牌仪式时再度指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整个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金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同时他还强调,要把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专业、精细、可预期的审慎监管政策。
5月15日的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刘鹤直指当前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并给出了治理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中性,同时配合以严格的监管政策,再加上防治腐败。
对金融乱象,刘鹤再次强调“要坚决治理”,补齐制度短板,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改革和优化金融体系。同时还要“建立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鹤副总理近期三次大朗福都花园是小产权房叼讲话的主要内容,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指向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尤其是此次刘鹤副总理专门提到金融乱象的治理方法,似乎与央行上周末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提出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相呼应。
或许,这也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下一步金融监管将从政策出台转向实际操作,与之相应的是,货币政策在稳杠杆与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的环境下,未必会趋于宽松。
值得注意的是,5月15日刘鹤副总理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将“稳健中性”。
海银视角对此认为,这意味着即便货币政策侧重点由去杠杆转向稳杠杆,但短期而言中国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方向性的改变,依然保持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这也意味着,那些一度以为“稳杠杆=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的机构必须扭转思维,明确一个道理——货币政策未必趋于宽松。
此外,随着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放缓趋稳,货币政策也出现了一些微调,主要思路从“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调整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但是,调结构的出现,不等于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而是局部的“宽松”——主要针对中国政府扶持的产业行业,比如基建项目、铁路、中国智造2025、一带一路、普惠金融等。
事实上,海银视角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中国未来金融监管的两大新思路,一是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对众多违规的金融行为将持续重拳出击从严监管,将“坏人”一查到底的同时,也告诫广大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结构性去杠杆,既对国家扶持的某些行业产业与国家战略给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扶持,也对国企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借钱不还等行为从严采取去杠杆措施,避免金融风险隐患丛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