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胜过深圳,东莞连掉5名!你所处的卫星城CPI“答卷”有什么样新变动?

6号看房团    2022-05-22    156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健 北京报道

2020年尘埃落定,但对于各大卫星城来说,才刚刚到了比拼“答卷”的时刻。

相比较2019年来说,卫星城间名列变动较大:“新溪洲深广”首次变为“新溪洲深重”,西南重镇重庆胜过了老牌第一线卫星城深圳,晋升第4名;苏州、成都位置不变,仍保持在第6、7名;更为关键的事,由于原先第8名的重庆“答卷”尚未出来,还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但是,从2020年前四季度直言,杭州、苏州依次往前迈进1-2名,依次为8、9名,但首次进入前10的苏州,前四季度GDP实际上超过重庆81.91亿元,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第9名之位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11名之后,是名列骤降的烟台和稳如泰山的宁波;苏州和烟台、烟台和衡阳的名列此前曾有所撕扯,2020年四季度,烟台曾以42.1亿元的市场竞争优势,短暂地胜过苏州,成为排行榜第13名,衡阳也以283.79亿的市场竞争优势,赶超烟台,位列15,但从全年上看,烟台、衡阳、烟台的“答卷”详细结果均未出炉,从大方向1.2多亿元上看,今后仍可能有所变动。

但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还是第17名佛山之后的名次。2019年,漳州、东莞、烟台、芜湖、莆田、常熟、成都,依次排开,但7个卫星城中,忽然有6个跻身“多亿元俱乐部”,原先名列全部被打乱。其中,漳州以1.016多亿元元名列18,烟台以1.014多亿元元的成绩名列19,芜湖紧随其后,名列20,常熟和成都则依次往前2名,拿下第21与22名;莆田则以0.37亿的微弱差距,将至23名。前24名中,仅有东莞尚未破多亿元。

更为关键的是,GDP实际上是卫星城间名列的一个参考,更多的细节则隐藏在深处。依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中国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最终目标的建议》,今后将重点加码都市圈、卫星城群和区域服务中心卫星城,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中国经济。在行业内人士直言,今后卫星城的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星城在其所处卫星城群中发挥的促进作用,处于成形卫星城群中的卫星城,产业发展更快,后劲更持久。也因此,排行榜中,成形都市圈内的卫星城,或将在今后加速超车。

谁会“杀出重围”?

卫星城间市场竞争,总是充斥着焦虑与亢奋。

此次排行榜中,深圳在名列中被重庆胜过,引发了新一轮“深圳被招入第一线卫星城”的猜想。

实际上,近几年,深圳产业发展十分“佛系”,在其它第一线卫星城房价轮番上涨的时候,深圳楼市却始终不温不火;在网络上,“北上深杭”的说法从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但这并没有松懈深圳的地位。

从具体中国经济数据表现上看,2020年上半年,深圳第一产业产业发展环比上升7.0%,这是拉低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外贸外贸比2019年同期上升7.1%。

相比之下,重庆的第一产业产业发展恢复快速增长,环比快速增长0.9%,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发展逐步复苏,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产业产业发展产值环比依次快速增长8.6%、2.1%、1.3%和0.9%;其他主导产业产业发展降幅减缩。6月份,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发展产值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汽车、电子产业产业发展环比依次快速增长25.0%和12.1%,快速增长明显。

但是,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着出口的回暖和深圳第一产业产业发展的复苏,今后重庆和深圳间的正赛,或将有新变动。

更为关键的是,烟台近几年GDP增长速度长期“垫底”,在今年更是挤进前10。中国区域中国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彪分析,烟台的产业产业发展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这些年受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上升较快。再加上烟台受爆炸事件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

烟台曾是龙头企业聚集地,但是,“一只机”摩托罗拉和“一碗面”康师傅,已然虽则不如往日,更别提曾经辉煌的汽车品牌夏利,已然连年亏损;沿海卫星城一大依托烟台港则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大,外贸总额上升的现状,在禽流感负面影响下,近况更为堪忧。

但在陈彪直言,烟台正在慢慢恢复元气,经过调整以后,中国经济结构会更为优化,改革会向深度大力推进。

依照烟台2021年快速增长最终目标,GDP最终目标快速增长6.5%。为了实现最终目标,烟台将深入大力推进高质量产业发展,大力大力推进提升技术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大力大力推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中国信创谷”“细胞谷”建设,放大智能科技产业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大力大力推进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工业污染排放双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此外,烟台要充分发挥港口市场竞争优势,朝内服务辐射“三北”地区、朝外直面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三个扇面”独特促进作用,深耕国内国际三个市场,从供给、需求双侧加码,促进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汇聚,大力大力推进建设国际消费服务中心卫星城、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卫星城。

和烟台相比,杀出重围的苏州则更为有活力。近几年,苏州引进了台积电、LG化学、E5060等一系列大项目,集聚了一批以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发展。同时,苏州历来也是我国关键的专业人才聚集区和制造业基地,具有专业人才市场竞争优势、产业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苏州将有着更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更为关键的是,依照苏州的最终目标,2021年GDP将快速增长7%,这意味着如果三个卫星城均完成快速增长最终目标,则苏州继续保持前十的地位不松懈,烟台想重回之位,还需要加大快速增长力度。

今后的方向

经过2020年的禽流感,新动能引领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新中国经济被列为今后更关键的方向。实际上,这也是各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多个卫星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原因之一。

被称为“科创之城”的芜湖,尽管在卫星城名列中,上升幅度有限,但其市场竞争力,已经逐渐在各卫星城中崭露头角。在芜湖,“科大系”企业多达几十家,涉及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被称为“量子大道”的芜湖云飞路,聚集了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孕育了我国首家量子上市企业,正在启动的“量子铸盾行动”,将为100个卫星城提供量子安全组网方案,堪称“量子策源地”。

从2009年到2019年,芜湖GDP增幅达到347.61%,超过成都、重庆等卫星城,是主要省会卫星城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并在今年首次突破多亿元大关。依照计划,2021年,芜湖GDP快速增长8%,建成中科大高新园区、北航创新院、芜湖先进计算服务中心一期,开工建设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中科院创新院二期、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推动北师大芜湖研究院项目尽快落地,继续加码科创。

不仅是芜湖,实际上,名列前列的卫星城中,大部分也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名列前茅。

依照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报告2020》,在“2020年中国卫星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指数名列”中,前十的卫星城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杭州、深圳、苏州、重庆、成都、烟台。

在国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就是生产力。

重庆则正在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服务中心,打造具有全国负面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2020年疫后重振中,重庆市依靠科技创新育先机、开新局,全年净增高企1842家,总量达到6259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发展试验区并出台配套政策,领跑了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实施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巩固已有光电子等市场竞争优势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的同时,谋划布局量子、氢能、电磁能等今后新兴产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科技市场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

而伴随着卫星城群的建设,科创间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化学促进作用。芜湖借助“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分工与合作”,以科创联动为契机,全面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以创新产学研用机制,整合长三角科技资源;以大力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推动重大产业产业发展项目协同布局,打造产业产业发展联动合作示范园区,促进产业产业发展链的新平台产业发展。

重庆都市圈也覆盖了孝感、鄂州、黄石、荆州等卫星城。依照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1年,将全力大力推进重庆创建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支持襄阳、宜昌打造区域创新服务中心。

“当要素向服务中心卫星城聚集的过程,也是服务中心卫星城辐射周边地区的过程。区域服务中心卫星城规模的扩大,可以扩大对周边地区的需求,周边地区很多产业产业发展就有产业发展的机会。这也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中国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表示。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网友评论